国家发展改革委:多项利好释放 持续扩大内需
本报讯 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打造放心服务消费品牌,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了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释放出诸多利好。
“7月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但我国消费扩大、投资结构优化的总体态势并没有变。”李超表示,消费方面,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服务市场销售总体稳定;投资方面,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实物消费国,内需增长潜力巨大,但人均实物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李超表示。
当下,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加剧、投资收益下降等风险挑战。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以下三大方面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一是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在提升能力方面,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在扩大优质供给方面,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打造放心服务消费品牌,支持各地方打造亲子化、适老化消费场景。
二是大力挖掘潜在增长点,拓展投资增量。政府投资方面,聚焦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发展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的重点项目,特别是对民生领域项目,研究进一步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减轻地方出资压力。民间投资方面,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三是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强化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通报,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低于成本倾销、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加快治理部分领域无序竞争、市场失序等问题。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张铠麟在发布会上透露,面向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将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意见》出台只是谋篇布局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综合利用政策、资金、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体系化加快推进行动落地。”张铠麟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持“硬投资”和“软建设”齐发力,具体就是要抓好3个方面、9项重点工作。
第一,抓好配套政策。在《意见》统领下,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出台配套文件,不断强化“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合力。一是出台实施方案,二是制定政策指引,三是加快标准建设。第二,抓好重大项目。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用足“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一是筑牢基础能力根基,二是打造共性技术平台,三是深化关键场景应用,四是促进智能终端普及。第三,抓好示范引领。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千行百业渗透,各类特色场景和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创新探索,通过标杆示范带动人工智能向更广领域、更深场景渗透。一方面,加强场景示范。引导模型企业、研究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交叉团队,深挖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解决关键问题的高价值场景,推出一批应用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推动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事业单位在供需对接、要素整合、考核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模式,加快优秀经验复制推广。
当前,人工智能正日益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赋能千行百业、造福千家万户。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意见》提出了“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等重点行动,其中多项举措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在消费结构更趋优化方面,“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居民消费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一方面,服务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将改善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产品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终端“万物智联”,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快速普及,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人工智能还将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推动新产品、新形态不断涌现,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
(孙茜)
请先 后发表评论~